冰冷的石头会唱歌:复原湖南远古人类历史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20
发现湖南⑥丨冰冷的石头会唱歌:复原湖南远古人类历史 陈薇 吴映秋 4月,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风景如画,巍巍衡山险峻,汤汤洞庭浩淼。 距今70万年前,洞庭湖之滨记录了目前湖南最

  发现湖南⑥丨冰冷的石头会唱歌:复原湖南远古人类历史

  陈薇 吴映秋

  4月,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风景如画,巍巍衡山险峻,汤汤洞庭浩淼。

  距今70万年前,洞庭湖之滨记录了目前湖南最早的人类活动足迹;距今1万多年,在湘江之源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陶器和世界最早的古稻,一个崭新的时代初露曙光。

  那么,我们究竟从哪里来?4月13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意愿在长沙博物馆开讲。现场,他图文并茂地讲述湖南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进展,原本“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暖”,湖湘远古文化鲜活地朝我们走来。

湖南旧石器遗址分布:300多处旧石器遗址,勾勒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序列。(资料图片)

  1. 两块小石头,“砸开”湖南旧石器紧闭的大门

  1965年,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期刊上,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张森水采写报道了由湖南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提供的桂阳县山洞出土的一件刻纹骨锥,骨锥被鉴定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根据描述,骨锥是磨制而成,发掘时折断,器身中部有数组横道刻纹。骨锥后被遗失,复制品现收藏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厅,这件湘南刻纹骨锥复制品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它通身呈石黄色,身上多组横道刻纹清晰可见。因年代久远,出土这件石器的洞穴位置至今仍有争议,目前也没有与之相关的任何线索。这一切,都给这件刻纹骨锥蒙上了一层迷茫的轻雾。

  刻纹骨锥丢失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南没有发现一件旧石器,旧石器考古工作近于空白状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袁家荣回忆说:“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湖南,钻了100多个山洞,半点旧石器的影子都没找到。周边的省份,包括湖北、安徽、广东,都发现了旧石器遗址。我还真有些坐不住了。”

  一转眼,22年光阴掠过,湖南的旧石器考古出现了转机。

  1987年4月24日,袁家荣和时任怀化地区博物馆馆长舒向今来到新晃考察。无意中,该县的文化辅导员王石在兴隆乡柏树林遗址采集的一块近似白陶的标本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是一块年代很古老的陶片。直觉告诉袁家荣,这个地方不能放过。

  第二天一早,袁家荣、舒向今在时任新晃侗族自治县文管所所长汤宗悟的带领下,去看现场。在周边调查时,汤宗悟捡起一块石片,袁家荣审视,这是一件石英岩人工岩片,石头上还有放射状的人工打击过的痕迹,其埋藏的地层是老土(考古学上称“网纹红土”)。他们意识到,如果石片埋藏位置无误,那它应该就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件文化遗物。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在断崖的网纹红土中亲手挖出另一件打制石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