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女心理师》主创:不制造焦虑,要缝合伤口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鱼 时间:2021-12-15
“你没看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 《女心理师》原著小说出版于2007年,14年后才搬上荧幕,却仍是国内迄今专注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第一部剧。此前影视剧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大部

  “你没看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

  

  《女心理师》原著小说出版于2007年,14年后才搬上荧幕,却仍是国内迄今专注于心理咨询行业的第一部剧。此前影视剧中出现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奔着“犯罪心理学”走,甚至是神秘的“催眠大师”。而在这部剧中,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人。相比原著,剧中女主角贺顿也更年轻,是一个硕士毕业、30岁左右的年轻人。

  晚,也不晚,心理健康正和生理健康一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青报·中青网在专访《女心理师》总制片人郭峰和编剧朱历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个回答:我们不制造焦虑,我们要缝合伤口。

  改编

  原著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人们的生活状态已经不同以往,比如,14年前大家还不用微信聊天;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所以,剧集源于小说,但没有拘泥于小说。

  郭峰透露,在征求原著作者意见的基础上,剧中会加入新的案例。“案例本身不难找,但既要保证普适性,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话题又不能过于陈旧、简单,这两者的平衡让主创团队费了很多思量。”

  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父母离婚要不要告诉高三的孩子、讨好型人格、暴食症等现代人关注的话题。郭峰说:“案例基本都有原型,但要把案例经过加工,在影视剧的三棱镜里折射出问题,又让观众觉得不那么枯燥,不那么冰冷。”

  写《女心理师》剧本,朱历花了10个月。她坦言,有两个问题困扰着她:一是时间问题,如今的心理咨询行业已经与十几年前不太一样,行业更加规范,一些当初允许的现在已经被禁止;二是案例问题,有时代烙印的故事需要贴合当下去改,甚至“大刀阔斧”地改。

  心理咨询有各种流派,在改编剧本时,朱历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治愈的流派——主张这个世界不存在有精神疾病的人,也不存在有心理问题的人,所有的问题只是因为你用了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就可以了。

  “有的人抑郁,是因为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不断得到正向反馈,就觉得自己只有这条路。有一些‘恶人’是因为他用了错误的方式,认为‘恶’才能解决问题。而当你展现给他看,原来世界上还有别的选择,他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朱历说。

  科普

  朱历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要写好这样一个专业领域的剧本,必须要采访。她去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向专业人士请教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去了之后才知道,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非常小的一块内容,但和普通人的关系特别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