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真人秀与创演秀,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热播
《最美中国戏》让戏曲“破圈”获得更多可能 ■王筱丽 “有一句话叫千生万旦,一净难求。净行,脸画得花里胡哨的,但是动作要干净。不光嗓子要好,扮相也要好,还得有身段。”继丑角和旦角后,最近一期播出的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将镜头对准了净角,观众跟随主持人与嘉宾的视角,在颐和园的红砖绿瓦间一同领略了这门“霸气”的行当。 一景一舞台、一曲一故事,这档节目的创新与可贵之处便在于,它从真正意义上跨出了舞台、摒弃了说教,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屏幕前的“小白”介绍一件戏服、一张脸谱、一段唱词。它们就像是通往梨园世界的钥匙,节目并没有选择直接敞开大门,而是将钥匙交给观众,期待他们亲自打开。 回到开始的地方,唱一段好戏 听鹂馆、佛香阁、德和园、知春亭、苏州街、清晏舫、鱼藻轩……在《最美中国戏》中,一众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逐一亮相,这座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正是节目的全实景拍摄地。颐和园与戏曲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听鹂馆本是皇家听戏赏曲的场所,德和园大戏楼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可以说两者都见证了中国京剧发展的沧海桑田。每期节目中,颐和戏社社长汪涵与“小班事”张颜齐、刘佳艺携手不同演艺领域的飞行嘉宾以课堂、访谈、演出的形式共同探索传统文化。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歌手王菊和董力加入节目中,都是首次接触戏曲的二人以出演“包拯”和“钟馗”为目标,从脸谱、唱腔、身段等入手,全方位走进净行。“净”又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女扮男装则称为坤净。性格鲜明、嗓音洪亮的花脸难度不小,从基本的晨功、排练时的抠细节、演出前的勾脸到最后的登台,二人来了次全套体验,最后登台竟也像模像样、颇有架势。 “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表演,感受到了戏曲人物的各色魅力。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拯,绿脸的程咬金,一个个生动又形象,诠释了不一样的戏曲风景。”“一片丹青谱千面,每一张脸谱都凝聚了前人的智慧,诉说了忠奸善恶,一声声哇呀呀,唱出了百面人生。”体验结束后,王菊和董力写下如是感言,屏幕前的观众似乎也共同进行了一场时空之旅,舞台上的热闹与绚丽变得触手可及,戏曲的精髓方是在这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最能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