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一针一线 指尖生“花”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3-27
【绝活看点】 韦祖英,贵州从江人,6岁学习苗绣,潜心钻研30余载。她熟练掌握传统刺绣技艺,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汲取创作素材,通过一双巧手,创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她还自主创业

  【绝活看点】

  韦祖英,贵州从江人,6岁学习苗绣,潜心钻研30余载。她熟练掌握传统刺绣技艺,善于从生活场景中汲取创作素材,通过一双巧手,创作出活灵活现的作品。她还自主创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眼前这双刺绣的手,让人印象深刻。

  于常人而言,一般均为手掌起茧,但这双手不同,连指尖都有老茧,戳上去还硬邦邦的,何以如此?“绣了30多年,针可没白拿!”标准的普通话脱口而出,的思绪瞬间被拉了回来。

  说话的人叫韦祖英,只见她头戴银饰,身着齐膝百褶裙,辅以围腰束之,衣领、裤脚搭配鲜亮绣片。打量一番后,不禁疑惑,“明明年纪不大,咋有这么多年刺绣经验?”

  其实,韦祖英是个“年轻的老绣娘”。位于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的马安村,是典型的苗族村落。成长于此的韦祖英,6岁便跟随母亲学习苗绣。“贵州不同地方的苗绣风格有所差别。我们这里的刺绣,最讲究构图、用色、针法。”话音刚落,韦祖英随手拿起一个纸片,即兴演示起来。

  只见剪刀沿边缘切入,时而蜿蜒迂回,时而长驱直入,没出两分钟,唰唰声戛然而止,刀线形成闭环,一对白色鸳鸯跃然纸上。最难的构图部分,却在转瞬之间一气呵成。

  “构图是苗绣的重要环节,虽然设计元素简单,但学起来一点不轻松。”韦祖英介绍,苗绣图案主要由鱼、蝴蝶、鸳鸯、花草等组成,这些元素均来源于生活。构图的过程,就是琢磨有效组合、搭配协调的过程。“大小相同的两块绣片,上面都有鸳鸯,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大小、位置、动作、颜色各不相同,但看着很协调,这就是设计的功力。”韦祖英说。

  按照正常流程,绣娘要先把图案设计好,然后再剪下来,但韦祖英却能同步进行。“图案来源很丰富,去山里干活,发现朵朵盛开的花;到河边遛弯,看见鱼儿吐泡泡……生活场景就是创作的好素材。”韦祖英说。

  将剪好的纸片贴于绣布,韦祖英开始穿针引线。针线飞舞间,形象立体起来,伴随着各色线条的使用,图案立即变得活灵活现。待绣完最后一针,整体轮廓如流水般光滑,栩栩如生。

  韦祖英透露,个中诀窍在于针法。“拿针的方式、针数的多少、针线的松紧、排针的整齐,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刚接触的时候,韦祖英连针都拿不稳,往往没绣几针,手指便酸痛不已。

  庆幸的是,韦祖英从未放弃,哪怕指尖都磨出茧子。“以前,不管是平时干活的便装,还是重大节日的盛装,都要一针一线自己绣。”到十二三岁时,韦祖英就能独自绣出整套便服;又过几年,她便能独自完成一套盛装。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